第五届中国生态水文论坛暨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水文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在天津召开
发布时间:2025-11-17点击量:64
2025年11月7日至9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水文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四川大学山区河流保护与治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水利工程智能建设与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承办的“第五届中国生态水文论坛暨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水文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在天津鹏邸凯悦尚选酒店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生态水文学与表层地球系统科学:前沿领域与应用”为主题,吸引了全国生态水文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代表400余人参加。
生态水文学作为水文学与生态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论坛开幕式上,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庆华、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于贵瑞院士、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院长刘丛强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阳主任、生态水文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根绪教授分别致辞,强调应以地球系统科学为引领,推动生态水文学在理论创新与应用实践中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与科技创新,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星光熠熠。刘丛强院士围绕“全球变化的系统认知与地球系统工程应对策略”展开系统阐述;夏军院士从环境伦理角度深入思考生态水文战略研究;于贵瑞院士分享了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机制的观测研究成果;李小雁教授探讨了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耦合机制与模拟的前沿进展。此外,会议特邀陈亚宁研究员、阳坤教授、贺强教授、张宝庆研究员等知名学者分别就干旱区水生态韧性、光伏电场水能碳过程、滨海湿地修复、黄土高原生态水文调控等热点议题作了精彩报告。
论坛设立了11个分论坛,覆盖“地球系统科学视角下的生态水文发展”、“生态水文多尺度耦合及互馈机制”、“生态水文韧性与极端气候变化应对”、“地球关键带生态水文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人工智能与生态水文模拟”、“生态水文监测、数据同化与融合创新技术”、“水土保持与生态水文调控”、“滨海与河岸带生态水文过程与环境保护”、“水生态效应及水环境治理”、“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与绿色发展”、“重大生态工程的水文生态效应”等前沿方向。157个专题报告展现了我国生态水文研究在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方面的最新成果。
本届论坛特别设立了研究生分论坛,设置四个平行会场,共有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0名研究生汇报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内容涵盖干旱传播、碳循环、遥感监测、模型模拟等多个方向,展现了青年学者在生态水文前沿探索中的活力与潜力。论坛期间还评选并颁发了“研究生优秀报告奖”,激励青年人才成长。
本届论坛在推动生态水文学与地球系统科学深度融合、促进学科交叉与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国生态水文学者提供了高水平交流平台,也为推动生态水文学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水安全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会人员合影

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庆华致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代表高阳致辞

中国生态学会生态水文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根绪教授致辞
大会特邀报告

研究生优秀报告颁奖

